近年来国家为推进教育改革,加强学生综合素养教育,不断推出政策法规,近日教育部发布重磅通知——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,明确将“劳动教育”纳入为大中小学必修课程。而在此之前,机器人和编程教育就已经开始一步步叩开学校的大门。
人工智能是这两年的高频词汇,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上的常客。其实早在2016年国家各部委就相继高频率推出多项与人工智能、编程等相关的政策,鼓励和支持学校将信息技术(含编程)纳入日常课程,甚至纳入到高考的选考科目中。
教育部颁发的《新课标》指出:信息技术将从兴趣课程变为必修课程,并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在编程、计算思维、算法方面的思维要求。
教育部印发《教育信息化2.0行动计划》,计划强调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,将人工智能切实融入实际教学环境中,实现因材施教、个性化教学。因此,让孩子获得优质的编程教育,在踏入全民AI时代时不落伍显得越发重要,编程教育普及自然得提上日程。
此后,各地区也纷纷响应,《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纲要》要求在中小学普及编程教育;重庆市教委下发《关于加强中小学编程教育的通知》,就加强中小学编程教育提出具体要求;中国首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材《AI上未来智造者》也正式出炉,并且在上海嘉定等区域进行试点教学。
人工智能的热潮来临,越来越多AI应用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。在这个过程中,意识到AI重要性的不仅是研究室中的学者专家,还有无数十分注重孩子教育的中国家长们。跟上人工智能时代步伐,编程成为最好的踏脚石。在家长们的推动下,国内掀起了一股少儿编程的热潮。
在全球范围内来看,编程教育早已是主流了,少儿编程已经成为孩子,继阅读、写作、算术三项基本能力外所需掌握的第四项必备技能,日本于2020年4月起全面将编程课列到中小学必修课中,而韩国早在2007年、英国于2014年就已经将编程列为中小学必修课了。全球已有超24个国家将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大纲及教学场景。
欧盟中15个国家(不完全统计)课程中增加编程教育,其中12个国家在高中设立编程课程,9个国家在小学设立编程课程。保加利亚、丹麦、爱沙尼亚、希腊、爱尔兰、意大利、立陶宛、葡萄牙等11个欧洲国家都将信息、通信和技术课程的重心转移到了编程和计算机科学上。
此外,澳大利亚、荷兰、波兰等国5-10岁少儿编程教育课程的比例也非常高。
相比之下,目前中国少儿编程教育的渗透率仅有1%,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,未来编程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,少儿编程在国内已经是越来越热的“词”了。很多有前瞻性的家长也已经开始了解,和让孩子学习少儿编程,少儿编程培养的是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,提升孩子的创造力,增强孩子的自信心,学习编程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了解互联网时代,思维逻辑和生存方式,更主要的是培养一些他未来无论做什么工作,都会有用的能力。
机器人编程二者融合,是夯实人工智能的基础
机器人教育和编程教育在AI时代越来越被家长重视,都是为了给孩子们创建更多学习应用场景,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,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,培养孩子动手能力、逻辑思维等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当然,这一切也都基于孩子有兴趣,能够坚持学习。
机器人教育:机器人教育需要软硬件结合,注重多学科的综合运用,需要融汇贯通多门类知识,如物理、数学、生物、历史等,涉及的范围广,对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,机器人教育在特定年龄,会加入编程教学。
编程教育:纯软件教学,注重编程的逻辑能力训练,对于孩子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要求高。
能力风暴SITA教育是中国化的STEAM教育,倡导将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综合的课程结合起来,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,发挥综合育人功能,让学生在综合的环境中学习,在项目活动中应用多个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。SITA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、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,是一种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理念。
作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主人,软硬结合才是王道,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孩子进行人工智能方面教育的同时,不但要懂得科学原理,更是要学会应用实践,以更好的知识、能力和心态来适应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。
能力风暴教育机器人集先进性、趣味性、综合性、实用性为一体,能为全球3-18岁的少年儿童开启一扇创新世界的大门!